足太陰脾經-陰陵泉 79

戴吉雄 - 2018/10/10

四、足太陰脾經:

6、陰陵泉

【出處】:

  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入于陰之陵泉。”

【取穴】:

  在小腿內側,當脛骨內側髁後下緣凹陷處。

  正坐屈膝或仰臥,于膝部內側髁後下方,

  約脛骨粗隆平齊處取穴。

1)功效:

《網路百科》《醫學百科》:

  清利溫熱,健脾理氣,益腎調經,通經活絡。

  有益腎利濕,行氣消腫的作用。

  有溫運中焦,清利下焦之功,凡有中焦虛寒,下焦濕熱所致之病徵多選用此穴施治。

《互動百科》:運中焦,化濕滯,調膀胱,袪風冷。

《百度百科》《淘中醫網》:滲脾濕。

​2)主治:

《淘中醫網》《醫砭-經穴庫》:

  腹脹,腹瀉,水腫,黃疸,小便不利,膝痛。

《百度百科》:

  腹脹,腹瀉,水腫,黃疸。小便不利,遺尿,尿失禁。

  陰部痛,痛經,遺精,膝痛。

《互動百科》:

  腹脹,腹瀉,水腫,黃疸,小便不利。 “為利水濕要穴”。

  膝蓋疼痛,暈眩,食慾不振,要腿痛,尿閉,尿失禁,

  遺精,陽萎,月經不調,痛經。

  古代記述:

  腹中寒,腹中氣脹,洞瀉不化,不嗜食,腸中切痛,脅下滿,

  水腫,腹堅,小便不利或失禁,寒熱,陰痛,遺精,霍亂,

  足痺痛,鶴膝風,要腿膝痛,腳氣水腫。近人報導;腎炎厲兌穴,

  尿閉,腹水,腸炎,黃疸。
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
  遺尿,尿瀦留,尿失禁,尿路感染,腎炎,腹膜炎,消化不良,腹水,

  腸炎,痢疾,遺精,陽萎,陰道炎,月經不調,失眠,膝關節炎,下肢麻痺。

4)臨床應用:

  張氏(1994)取雙側陰陵泉,治療尿瀦留46例。

  潘氏(1989)取陰陵泉配三陰交,治療腎結石之腰痛。

5)現代研究:

  本穴有調整膀胱張力的作用。

  本穴可使腸蠕動增強。

 

瀏覽人次: 8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