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太陽小腸經-後溪 96

戴吉雄 - 2018/10/22

六、手太陽小腸經

2、後溪

【出處】:

  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注于後溪”

【取穴】:

  在手掌尺側,微握拳,當小指末節流第五掌指關節後

  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。取穴。

1)功效:

《Kerith 網誌》:後溪穴能通督脈,瀉心火,壯陽氣,調頸椎,利眼目,正脊椎。

《中醫閱讀網》:後溪穴能強化督脈陽氣。

《醫砭–經穴庫》:能開竅醒神。清熱舒筋,通督脈,固表汗。

2)主治:

《醫砭–經穴庫》:

   古典:

  振寒寒熱,目赤痛,目翳,眥爛,耳聾,耳鳴,頸項腫,鼻衄,

  心痛,煩滿,瘧疾,痂疥,小便赤黃,癲狂,頭頂痛,手足拘攣,

  胃反,熱病汗不出,癇證,腿痛,盜汗,黃疸,中風不語,

  腰腿痛,手足麻木。

  現代:

  肋間神經痛,神經衰弱,經神分裂症,瘧疾,項強,落枕,急性腰紐傷。

  配穴:

  黃疸:後溪,勞宮。

  胸項痛:後溪,列缺。

  五癇:後溪,鳩尾,神門。

  間日瘧:後溪,大椎,間使。

  手指麻痛:後溪,三間,八邪。

  高肓痛:攢竹配後溪,腕骨。
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
  頭痛,癲癇,精神分裂症,耳聾,耳鳴,面肌痙攣,角膜炎,麥粒腫,

  鼻出血,扁桃体炎,蕁麻疹,肩臂腿痛,小兒驚厥。

4)臨床應用:

  近年來取後溪治療落枕及急性腰扭傷最多見。

  楊氏(1985)取後溪,瀉法治療落枕54例。

  李氏(1985)瀉健側後溪,配患側風池,治療落枕55例。

  夏氏(1987)取後溪,配雙側中渚,治療落枕。

  任氏(1987)取後溪治療急性腰扭傷1000例。

  郭氏(1990)取後溪透合谷治療急性腰扭傷480例,癒96%。

  李氏(1985)直接艾粒灸,治療麥粒腫,未成膿可消退,已成膿可排清。

  劉氏(1984)取後溪點刺放血,配曲池,足三里不留針,治療蕁麻疹20例。

  王氏(1988)取曲池,足三里,血海治療蕁麻疹,效果不顯著,加刺後溪放血後才痊癒。

  針刺後溪配勞宮治小兒驚厥,,配曲池治蕁麻疹,

  配風池治枕大神經痛,配申脈治眶上神經痛,

  配秉風治落枕,配委中治急性腰扭傷,

  配承山治腓腸肌痙攣。

 

瀏覽人次: 12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