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太陽膀胱經-膈俞 P117
- 2018/10/27七、足太陽膀胱經
7、膈俞
【出處】:
出自《靈樞.背腧》: “膈俞在七焦之間。”
【取穴】:
在背部,在第七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。
俯臥為,于第七棘突下間至陽穴旁開1.5寸處取穴。
1)功效:
《台灣Word》《醫學百科》《A+醫學百科》:
理氣寬胸,活血通脈。活血化瘀,寬胸利膈。
《百度百科》:
膈俞穴有活血化瘀之功。能改善血液循環。
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滯性。
能清瀉暑熱,寬胸涼膈。
《互動百科》:能散熱化血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寬胸膈,清熱血。
2)主治:
《A+醫學百科》:
消化系統疾病:神精性嘔吐,胃炎,胃潰瘍,肝炎, 腸炎,腸出血。
循環系統疾病:心動過速,心臟肥大,心內外膜炎。
外科系統疾病:食道癌,胃癌,食道狹窄,淋巴結核,胸膜炎。
呼吸系統疾病:哮喘,支氣管炎;
其它:貧血,慢性出血性疾病,膈肌痙攣,蕁麻疹,小兒營養不良。
《醫病網》:貧血,慢性出血性疾病,呃逆,蕁麻疹,神經性嘔吐,皮膚病。
《中醫閱讀網》:嘔吐,呃逆,氣喘,吐血,貧血,瘾疹,皮膚搔癢, 潮熱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
古典:
背痛惡寒,脊強俯仰難,食不下,嘔吐多涎,腹脹,胃脘暴痛,
咳而嘔逆,膈胃寒痰,喉痺,吐血,衄血不已,虛損昏暈,
血熱妄行,臟毒便血不止,須勞,周身皆痛,癲狂,寒熱骨痛,
胃弱食少,咽腫,嗜臥不言,胸脅疼痛。
現代:
貧血,慢性支氣管炎,呃逆,蕁麻疹,風濕性關節炎。
配穴:
吐食:膈俞,章門,胃脘。
喉痺:膈俞,經渠。
貧血:大椎,膈俞,胃俞,血海,足三里。
膈肌痙攣:天突,膻中,巨闕,膈俞,足三里。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貧血,慢性出血性疾病,膈肌痙攣,神經性嘔吐,
胃炎,胃潰瘍,食道癌,胃癌,食道狹窄,肝炎,
腸炎,腸出血,蕁麻疹,小兒營養不良,心臟肥大,
胸膜炎,哮喘,,氣管炎。
4)臨床應用:
臨床多用於治療與血有關的疾病。
蔡氏(1992)取膈俞,足三里,三陰交,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,以瘀血型為佳。
楊氏(1991)獨取膈俞針後加拔罐36 例,腦出血者配太衝透湧泉,腦梗塞者配人中、合谷、三陰交,結果基本癒28例,顯效6例。
李氏(1985)取膈俞治療血管性頭痛137例,癒79例,顯效35例。
5)現代研究:
膈俞穴對血液系統有特異性調整作用。
膈俞可治一切血症,具有生血,活血,止血作用。
膈俞穴注射對腦梗塞患者血液流變學有一定影響,各種血液粘度降低。
膈俞具有降血壓作用,對I,II,期高血壓降壓作用較好。
膈俞能改善微循環障礙,緩解血管痙攣,促進血液循環,促進血流加速,對瘀血症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對血糖也有調節作用,對糖尿病的治療有一定療效,特別對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臨床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