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太陽膀胱經-腎俞 P126
- 2018/10/27七、足太陽膀胱經
11、腎俞
【出處】:
出自《靈樞.背隃》: “腎俞在地十四焦間。”
【取穴】:
在腰部,當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俯臥位,先取與臍相對的命門穴,再于命門穴旁開1.5寸處取穴。
1)功效:
《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益腎強腰,壯陽利水,明目聰耳。
《Yahoo奇摩》:能化無形之痰。
《中文百科在線》《中醫閱讀網》《A+醫學矮科》:外散腎臟之熱。
《醫學百科》:益腎助陽,強腰利水。有強腰脊,聰耳目明的作用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益腎氣,利腰脊,聰耳目。
《楊甲三等-針灸腧穴學》:益腎氣,強腰脊,壯元陽,利水濕,耳聰明目。
2)主治:
《醫學百科》:
腎俞穴主治肝腎,膀胱等疾病:如腰脊酸痛,淋瀝,
尿頻尿閉,遺尿尿血,陰中疼痛,遺精白濁,陽萎早泄,
月經不調,痛經,血崩,赤白帶下,不孕,頭痛眩暈,
視物不明,耳鳴耳聾,水腫,消渴,咳喘,虛勞,
中風失語,手足不遂,失眠健忘,癲疾,少腹急痛,
腎泄,骶部疼痛,腳膝拘急等。
現代又多用於治療腎炎,腎绞痛,腎下垂,腎盂腎炎,
尿道炎,腎結石,糖尿病,支氣管哮喘,神經衰弱,
神經性耳聾,斑禿,性機能障礙,腰部軟組織損傷等。
泌尿生殖系統疾病:腎炎,腎絞痛,遺尿,尿路感染,陽萎,早洩,遺精,精液缺乏。
外科系統疾病:腎下垂,膀胱肌麻痺及痙攣,胃出血,腸出血,痔瘡,肝腫大。
其它:月經不調,腰痛,哮喘,耳聾貧血,肋間神經痛,腦血管病後遺症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
古典:
虛勞嬴瘦,面目黃黑,腰痛耳鳴,耳聾,遺精,滑精,
腳膝拘急,水腫,小便不利,尿血,頭重身熱,足寒如冰,
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,陰中痛,腹瀉,消渴,久喘久咳,
足攣,欲嘔,心痛如懸,兩脅引痛,小腹急痛,面赤熱,
小便濁赤,遺尿,手足不遂,精冷無子。
現代:
常於治療腎炎,腎絞痛,蛋白尿,腎下垂,貧血,
脊髓灰質炎後遺症,高血壓,糖尿病,尿路感染。
配穴:
腎虛耳聾:腎俞配聽會。
陽萎:腎俞配氣海。
腎敗腰虛小便頻:腎俞配命門。
虛勞浮腫:腎俞配太衝。
遺精白濁:腎俞配關元,三陰交。
腎炎:腎俞配中極,子宮,飛揚,三陰交。
《楊甲三等-針灸腧穴學》:
泌尿生殖系統病症:
遺尿,尿閉,小便頻數,小便不利,小便淋漓, 尿血,
小便濁出流精,水腫,陽萎,夢遺,陰中痛,白帶過多,
月經不調,痛經,婦人積冷成勞。
五官科病症:頭暈,目眩,耳聾,耳鳴,目昏,夜盲症。
呼吸系統病症:咳嗽少氣,動則喘甚等。
消化系統病症:胃痛,腹脹,腸鳴,洞瀉,食不化等。
神經系統病症:中風,失音,半身不遂,癲疾等。
其它病症:腰膝酸痛,腳膝拘急,兩脅脹滿,腰中寒,
腰背痛,骶部疼痛, 五勞七傷,贏瘦,寒熱往來,
頭痛身熱,面黑,黃疸,瘧疾,消渴,乳汁少等。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腎炎,腎繳痛,腎下垂,遺尿,麻痺及痙攣,陽萎,
早洩,遺精,精液缺乏,月經不調,腰痛,肝腫大,
胃出血,腸出血,痔瘡,哮喘,耳聾,貧血,
肋間神經痛,腦血管疾病後遺症,腰部軟組織損傷。
4)臨床應用:
陸氏(1991取腎俞,大腸俞,委中,承山等穴治療腰腿痛1793例,癒1420例,顯效250例。
馬氏(1992)取腎俞,脾俞,足三里,三陰交治療脾腎陽虛型泄瀉,30例,80%。
唐氏(1994)取腎俞,次髎治療腎繳痛,療效滿意。
唐氏1993)取腎俞配委中,足三里治療腎繳痛25例,顯效22例。
5)現代研究:
針刺腎俞對腎臟功能有調整作用。
針刺腎俞氣海穴對腎炎患者泌尿功能明顯增強。
針刺腎俞對垂体-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一定促進作用。
針刺腎俞對膀胱張力調整作用。
針刺腎俞能興奮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