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源流

聲后電腦 - 2013/03/01

 

黃帝內經

 

 

月經生理:

 

女子一七,腎氣盛,齒更髮長。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

 

 

 

經閉理論:

 

一、石瘕經閉:

 

石瘕生於胞中,寒氣客於子門,子門閉塞,氣不得通,惡血當瀉不瀉,衄以留止,日以益大,狀如懷子,月事不以時下,皆生於女子,可導而下。

 

二、胞脈閉:

 

月事不來者,胞脈閉也。胞脈者,屬心而絡於胞中。今氣上迫於肺,心氣不得下通, 故月事不來也。

 

三、二陽之病:

 

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,其傳為風消,傳為息賁,死不治。

 

 

 

妊娠疾病

 

一、孕脈診斷:

 

平人氣象論「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」;陰陽別論「陰博陽別謂之有子」。

 

二、子瘖病理:

 

奇病論「婦人重身,九月而瘖,此為何也?」;「胞之絡脈,繫於腎,少陰之脈,貫腎繫舌本,故不能言」。

 

 

 

晉.王叔和 (脈經)

 

月經頻發為『一月再來』,二月一次名『並月』,三月一潮者名『居經』,一年一潮者名『避年』,

孕初仍有經行而量少者名『激經』。

 

 

 

南齊‧褚澄

 

陰血先至,陽精後衝生男;陽精先入,陰血後參

 

 

 

北齊‧徐之才

 

逐月養胎說。胎教理論:生男育女,主張宜重視「外象而內感」

 

 

 

隋‧巢元方 (諸病源候論)

 

論述婦產科病證,共論述有二百八十三種證候

 

 

 

唐‧孫思邈 

 

備急千金要方:宗仲景因虛、積冷、結氣的經閉理論,用藥以溫補袪瘀為主

 

經效產寶:最早產科專書

 

 

 

宋‧陳自明 (婦人大全良方)

 

為我國第一本中醫婦科學專書。治病思想以袪風補益養正為主

 

 

 

金元時代

 

一、劉完素

 

A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:

 

女子不月,先瀉心火,血自下也。主張用寒涼瀉火之法通經。

 

 

B、素問玄機原病式:

 

白帶屬濕熱冤結之理,認為『下部任脈濕熱甚者,津涌溢而為帶下』

 

 

C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

 

婦人胎產論:

 

『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,皆屬少陰;天癸既行,皆從厥陰論之;

 

天癸巳絕,乃屬太陰經也。』是後世治少女著重腎經,

 

中年婦女著重肝經,絕經期婦女著重脾經論治的根據。

 

 

D、火熱之邪是導致各種證候的主要原因,謂『六氣皆從火化』,治法主用寒涼。

 

 

二、李東垣

 

A、元氣陰火學說:

 

一切疾病的發生與脾胃中焦元氣不充有密切關係。

 

B、蘭室祕藏婦人門:

 

婦人崩漏多因脾胃虛損,中氣下陷,陰火亢盛,濕熱下注所致,因此補氣養血,升提舉陷,瀉陰火,為治崩漏的主要原則。

 

並首創升提風藥勝濕救血之暴崩。

 

 

三、張子和

 

儒門事親

 

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以驅病。

 

治婦科疾病,大抵皆先吐後下,蓋與婦科的病理特點有關

 

A、經閉不行與婦人不孕皆與痰瘀有關,故先涌吐痰涎,後通經瀉下。

 

B、帶下乃濕熱引起,亦主張先上涌痰水,後瀉下以去其濕。

 

 

四、朱丹溪

 

「格致餘論」、「局方發揮」、「丹溪心法」

 

主張因地、因地、因人稟賦而不同,針對氣、血、痰、鬱為主,稱為四傷學說。

 

朱氏提出〝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〞之說,反對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」辛燥之劑,重視保存陰精,以四物湯為主來調補陰血。  

 

A、肝之相火妄動導致的陰血虛發熱,以四物湯加鹽炒黃柏降火補陰血,甚者必加龜版。

 

B、腎之相火妄動導致的陰精虛發熱,以大補陰丸(熟地、龜版、知母、黃柏)降火補陰精。

 

 

 

明清時代

 

一、王肯堂

 

「證治準繩.女科」分門別類編次成書。

 

先述治法通論,次為調經門,再次為雜證門、胎前門、產後門等。

 

每門分為若干證,證後有方。他對陳自明、薛立齋之說,多加採納,取其養正為主。

 

 

二、薛己

 

婦人規

 

闡釋『天癸』之義乃人體的真陰(內經稱為陰氣,即元陰元氣或稱元陰元陽)。

 

真陰之藏為命門,與腎本同一氣,命門藏精化氣,兼具水火。

 

命門之火乃先天真氣,藏於坎中,此氣自下而上與後天胃氣相接而化,故調經之要脾腎為主。

 

調經之要,貴在『補脾胃』『養腎氣』

 

A、婦人月經病,虛寒與虛火脈證極多,故主張:

 

虛寒(陽虛)證,以溫補為宗;虛火(陰虛)之治,宜滋陰清火。

 

B、其溫補治病思想:

 

不必論其有虛證、無虛證,但無實證可據而為病者,便當兼補,以調營衛陰血之氣;

 

不必論其有火證、無火證,但無熱證可據而為病者,便當兼溫,以培命門脾胃之氣。

 

補脾胃以調營衛、生陰血。常用方劑為歸脾湯、壽脾煎、五福飲、秘元煎、舉元煎等。

 

養腎氣以固真陰、培元氣。

 

元氣不足者,以溫養陽氣,常用方劑為右歸飲、右歸丸、八味丸等;

 

元陰不足者,常用方劑為左歸飲、左歸丸、六味丸等。

 

其對陰虛脈證的治病思想:命門有陰虛,為邪火之偏勝,緣於真水不足,

 

必以甘平之劑專補真陰,雖未必即愈,自可無害。然後察其可乘。

 

或暫一清解或漸加溫潤,必使生氣漸來(內分泌機能漸漸恢復) 。

 

左歸飲為甘平之劑專補真陰;一陰煎或加減一陰煎為清解之劑;左歸丸為溫潤之品。

 

 

三、萬全

 

廣嗣紀要、婦人秘科

 

種子者,男則清心寡欲以養其精,女則平心靜氣以養其血。

 

五不女:螺、紋、鼓、角、脈

 

 

四、武之望:濟陰綱目

 

 

五、吳謙:婦科心法

 

 

六、亟齋居士:達生篇

 

 

七、蕭慎齋:女科經綸

 

 

八、陳修園:女科要旨

 

 

九、傅山:傅青主女科

 

 

 

瀏覽人次: 5153